長江評論:讓志愿者精神成為城市之光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9-05-14 00:52:37 來源:漢網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場盛會,因為需求量巨大而明確,往往會成為志愿精神迸發的良機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借軍運會東風,讓東道主的責任感在城市中釋放能量,讓志愿者精神成為城市之光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長江日報評論員李爾靜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武漢軍運會志愿者有了自己的名字——“小水杉”。水杉是武漢的市樹,適應力強、耐寒耐暑、身姿挺拔,與軍人的形象不謀而合。當前,“小水杉”們已經進入到了專業培訓階段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。志愿服務是完全真誠自愿的付出行為,是一種高尚的精神境界。志愿者在幫助別人的時候,就把愛的火種播撒在了接受幫助的人的心里,一旦遇到合適的條件,就會生根發芽,將愛和溫暖傳遞下去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場盛會,因為需求量巨大而明確,往往會成為志愿精神迸發的良機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8年奧運期間,來自全國各地、身份不同、崗位各異的10萬賽會志愿者、40萬城市志愿者、100萬社會志愿者,用他們熱情積極、訓練有素、細心周到的服務,向全世界展現了自信、從容、開放的北京,為刷新世界對中國古老而刻板的印象,貢獻了最美笑容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,又有超過200萬的“小白菜”在上海的大街小巷、各個展廳,積極主動地提供志愿服務。他們的辛勤勞動,不僅保障了世博會的順利進行,更以自己陽光、智慧、奉獻、堅韌的品質,贏得了海內外的廣泛贊譽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志愿者精神常于一場盛會迸發,卻能長久滋養一座城市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北京奧運10年來,志愿精神在北京、在中國發揚光大,從“一棵樹”發展成“一片林”。截至2017年底,“志愿北京”信息平臺注冊的實名志愿者超過413.7萬人,注冊志愿團體超過6.1萬個,發布志愿項目超過17萬個,記錄服務時間超過2.25億小時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“急公好義”“仁者愛人”“達則兼濟天下”的理念,不計報酬、不求索取、盡顯責任與擔當,這些與現代志愿者精神遙相呼應,成為社會的寶貴財富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武漢,志愿者也早就聞名于世,“漢馬”賽事中的志愿者,在跑友中有著良好的傳播度和美譽度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此次25萬軍運“小水杉”,包括5萬賽會志愿者和20萬城市志愿者,將推動武漢的志愿者文化更上新臺階。借軍運會東風,讓東道主的責任感在城市中釋放能量,讓志愿者精神成為城市之光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 為你推薦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 公益播報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 公益匯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 進社區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熱點推薦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即時新聞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武漢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肉大捧一进一出免费视频